别找借口,企业死亡只有一个原因

日期:2025-07-18 20:42:22 / 人气:23


每个创业者都有打造 “百年老店” 的愿景,但创业之路布满荆棘,成功者寥寥无几。根据 2013 年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 1”),以 2000 年成立的企业为研究对象,5 年内死亡率为 31.1%,9 年内死亡的为 50.4%,13 年内死亡的则高达 61.2%,其中 3-7 年是企业死亡率最高的瓶颈期。
若参考较新的 2024 年企查查和吴晓波频道联合发布的《企业生命力:中国中小企业十年洞察》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 2”),企业死亡率最高的时间段前移到了前三年,依次有 8.2%、9.4% 和 6.4% 的企业被淘汰。按报告 1,中国企业三年存活率为 83.9%;按报告 2,这一数据降至 76%,降低 7.9%。显然,市场容错性下降,企业面临更严苛的经营环境,必须加速成熟。
聚焦中小企业群体,其存活率更令人担忧。据《财富》杂志报道,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存活时间仅为 2.5 年,每分钟有 2 家企业倒闭,5 到 10 年的企业存活率约为 7%,而 10 年内能成为优秀民营企业的不到 2%。研究企业死亡虽残酷却意义重大,尤其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
一、风浪中的船长:两种思维的碰撞
经济有波动周期,上行阶段企业大多生存无忧,比拼的是谁更好;下行阶段企业在竞争中高下立判,生存成为核心话题。企业如大海中的船只,企业家则是船长,只有优秀的船长才能带领企业穿越风浪。
一位主板上市公司一把手朋友在参加上市公司老板活动时,目睹了两种思维的碰撞。主办方请来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配件的大型企业甲老板,某上市公司乙老板提问:“当下各行业受经济环境冲击,比亚迪等主机厂要求供应商强制降价 10%,您如何看待?” 甲老板坦然回应:“这很正常,主机厂竞争激烈需压缩成本,自然会对供应商提要求。”
乙老板追问:“这不会压垮供应商吗?供应链崩溃对主机厂也是伤害,您的公司降价 10% 了吗?” 周围附和者众多。甲老板淡然表示:“何止 10%,我们早就降价 10% 以上了!供应链不会崩溃,压垮的都是没做好准备、缺乏竞争力的供应商。具备足够竞争力,主机厂压价反而是好事,卷死同行就能独大。”
二、穿越周期的企业家精神
甲老板的观点体现了当下中国老板稀缺的两种企业家精神:
向内求解,自我修炼:多数人认为企业赚钱与否全看行情,环境好则赚,环境差则难,这种甩锅思维虽能获心理安慰却无法解决问题。真正的企业家会将外部环境视为既定条件,积极适应,累积生存筹码,争取在相同环境下提高生存概率。
悲观预期,乐观主义:企业家需有悲观预期,把环境想象得更严苛,多做应急预案;同时秉持乐观主义,相信无论环境多恶劣总有希望。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写道:“10 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许这样才存活了 10 年。” 海尔创始人张瑞敏办公室挂着《财富》杂志沉船封面,标题为《企业为何失败》,他坦言 “每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强烈危机意识下,两家企业不断创新,引领行业趋势。
但现状是,多数老板是乐观预期、悲观主义。他们过度放大环境利好,利好稍减便无限抱怨、消沉甚至一蹶不振,如同 “冷热病”。企业家若自身忽冷忽热,难以撑起企业大局,更无法向员工传递信心。
就像森林中遇狮子的两人,一人抱怨环境严苛,另一人专注奔跑求生 ——“我不用跑过狮子,只需跑过你”。现实中,多数人缺乏定力,易受情绪影响迷失方向,内耗且将他人当情绪垃圾桶,因此企业家精神注定稀缺。
三、企业破产的本质:核心竞争力衰弱
人们常总结企业死亡的多种方式,如战略决策错误、客户流失、成本失控、资金链崩溃、领导力不足、价值观迷失等,认为 “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问题”。但这是错误的,这些只是表现而非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失败的企业只有一种原因”—— 破坏了生存的底线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需满足: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且需综合经营状况、信用记录、资产流动性等判断。其核心逻辑是收入与支出长期倒挂,“大出小进” 或 “只出不进” 导致资产贬值、负债增加,最终资不抵债,清偿无望。
穿透来看,破产企业只有一种死法 —— 自身核心竞争力衰弱无法支撑生存,其余理由都是借口。企业失败归咎于资金管理失误,本质是核心竞争力不足,竞争力强的企业不会让资金链紧绷至断裂。某医疗设备制造企业老板称原创产品领先却打不开渠道,实则要么成本不低,要么功能不强,“渠道不受控” 和 “资金管理失误” 一样,归根结底是核心竞争力不足。
部分企业将失败归咎于经济寒冬或产业灾难,虽有一定道理却毫无意义。只要行业存在,就一定有存活的企业,他人能生存而自己死亡,不应只归结于运气,而应反思自身能力不足。企业破产本质是被市场丛林法则抛弃,是生存能力不足,企业家首先应自我反思。

作者:欧陆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欧陆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