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会犯战略上的愚蠢之举,寄希望于美国的支持?
日期:2025-09-30 09:55:28 / 人气:32
今年五月以来,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在不断恶化。最初的分歧只是外交上的:特朗普认为自己在促成印巴避免核战争上有功劳,而新德里却拒绝承认。随后,两国关系逐步升级——美国领导人对印度恶言相向,继而施加关税惩罚,且手段还在不断加码。尽管新德里心存不满,却仍在努力避免局势走向对抗,其核心困惑在于:特朗普政府为何要打压印度?毕竟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莫迪与特朗普曾多次声称彼此是“最好的好朋友”。
一、矛盾升级下的外交对冲:印俄走近与对华示好
为表达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惩罚的不满,印度近期迅速主动改善同中国的关系。8月31日,莫迪赴中国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这是他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访华。除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会晤外,莫迪还在天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异乎寻常的亲密互动——印度方面透露,普京计划于今年年底访印,而莫迪也开始公开强调印度要坚持“战略自主”。
9月1日,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正式会晤前,印俄领导人同乘一辆车,一对一交谈近一小时。但新德里在改善与中俄关系的同时,仍小心翼翼地把握尺度:为减弱访华的敏感性,莫迪特意在访华前安排访问日本,以实现外交对冲;他也是为数不多不参加9月3日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国领导人。
新德里在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的角色亦不算积极:除不参加9月1日下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外,还不断将双边分歧带入上合多边平台。更关键的是,因担心被美国视为“反美”,新德里拒绝了莫斯科提出的在天津召开中俄印三方领导人会议的要求;对于9月8日巴西组织的金砖领导人特别峰会,也仅派出外交部长参加。
明明生长在东北,却偏偏叫“南果”。一种说法是因为原产地大孤山曾经属辽阳管辖,位于辽阳南部,对于东三省的人来说,这里是东北的最南端,故起名“南国梨”,后来在口口相传中演变成了“南果梨”。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南果梨的口感和大部分脆甜、味道清淡的梨子不同,南果梨的香气浓郁,一口咬下去质地很软,果肉细腻,充满汁水。对于北方人来说,这样的口感不像是平时常吃的水果,反而像人们印象中的“南方水果”,因此得名“南果梨”。
南果梨生长的条件很特殊,对于土壤、光照、气候都有要求。鞍山山区特有的富铁土壤,是其生长的关键性因素。而在气温上,南果梨需要保持在1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生长,不耐热,但抗寒能力很强。因此,位于长白山系千山南麓、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鞍山,成了南果梨“自主选择”的最佳生长地。可以说,是鞍山的水土,给了南果梨美味基因。2013年,辽宁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被农业部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二、战略误判的核心:对美期待与现实的错位
新德里仍在努力加强与美国盟友的外交协调,通过深化与日本、欧洲的接触,期待共同推动特朗普政府恢复对印太战略的热情,试图让美国“回心转意”。但这一行为反而可能激怒美国——近期美国已通过一项法案,拟加强对印度外包行业的打击。本质上,印度仍沉浸在美国拜登政府时期的战略期待中:莫迪政府过去将战略赌注押在美国身上,如今却难以享受到此前预期的慷慨与优待。
新德里的第一个关键误判,是高估了中美战略竞争对印度的“利好”。尽管华盛顿需要能平衡遏制中国的伙伴,但这个伙伴未必是印度。对美国而言,印度的崛起与冷战时期日本、德国的崛起完全不同——一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精英群体遍布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国家,其崛起对美国充满不确定性。正如著名学者萨克斯所言:“有人以为印度会成为中国的替代品,美国会打压中国后欢迎印度取代中国的供应链,但这不现实,美国不会允许印度大幅扩大对美出口,就像如今不允许中国这样做一样。”
美国的核心逻辑是:任何大国的崛起,只有在其控制范围内才被容忍。冷战时期,德国、日本的崛起若没有美国遍布全国的军事基地制约,华盛顿的反应必然更为消极。而新德里既不愿接受被美国深度控制的“盟友角色”,又试图与美国构建平等的“非正式盟友”或“默契盟友”关系,这种想法本质上是战略幼稚——华盛顿不会允许一个不受控制的亚洲强权崛起,毕竟它已对中国崛起“后悔莫及”,不愿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盟友关系的不可行:能力、意愿与代价的三重障碍
华盛顿在对华战略上并不缺盟友——特朗普甚至对美国现有的众多盟友感到厌烦,它真正缺的是“有能力、有意愿执意对抗中国”的伙伴。但新德里两者皆无:5月7日的印巴空战已证明,印度的强制力量连巴基斯坦都难以应对;而与中国地理邻近的现实,又决定了印度必须永远忌惮美国偷偷与中国和解的可能性。
有一种说法认为,因印度拒绝与美国结盟,所以成不了华盛顿的忠实盟伴。但事实是,即便新德里愿意结盟,华盛顿也不愿接纳这个“体量庞大的大象”——与印度结盟的代价过于高昂。盟友关系不仅需要条约上的责任义务,还需要两国人民情感上的交融,而印度的贫穷现状,让华盛顿不愿背负相应的负担与道德责任。2021年新德里爆发新冠疫情时,拜登政府坚持限制新冠疫苗原材料出口,对印度的求助无动于衷,便是这一逻辑的直接体现。
四、总结:战略误判背后的“自我认知偏差”
印度寄希望于美国支持的“战略愚蠢”,本质是自我认知与美国战略逻辑的严重偏差:一方面,印度高估了自身在中美博弈中的“不可替代性”,误以为美国会为了遏制中国而容忍其自主崛起;另一方面,又低估了美国对“不受控大国”的警惕,以及盟友关系背后的现实代价。当印度试图在“战略自主”与“对美示好”间寻找平衡时,不仅未能获得美国的信任,反而在外交上陷入被动——这既是其战略误判的结果,也是小国思维与大国野心错位的必然。
在物流发达、种植技术先进的时代,水果早已不是稀罕物,大超市里甚至能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贵价水果。但这些扎根在童年记忆里的本地水果的意义,或许不仅仅是味道本身,也是一个漂泊的时代下,人们感知家乡的具体坐标。看过《马大帅》的都知道,南果梨的互联网“花语”是“难过分离”。对于在外的东北人来说,正宗南果梨的味道中有着复杂的情感。在水果说买就买的今天,带有地域和季节双重限定的南果梨,好像也成了东北人的某种“限定乡愁”。
秋风拂过,南果梨熟了。不妨回家看看吧。
参考资料:
鞍山市人民政府,鞍山概述,《梨中“皇后”南果梨》
四叶学社,《发源于传说中的水果,南果梨》
科普中国,《南果梨》
人民网,《真的要醉了》
作者:欧陆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张檬说和小五在一起后没有分开过...10-31
- 刘谦抗癌成功后亮相上海国际魔术...10-31
- 阿雅戳破“骨灰项链”争议:娱乐...10-31
- 《绝境通缉令》:东南亚电诈题材...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