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关进网络牛棚里的主理人,到底犯了什么错?
日期:2025-08-09 13:35:44 / 人气:10

最近网上流行嘲讽主理人,我今天刚刷到一条视频,有网红故意打扮成十几年前进城务工的农民模样,专挑主理人咖啡店走进去,进门儿就是一句:“服务员给我倒杯白开水!”,再补一句:“你这儿有没有茅厕啊?”。
大家都看得很爽,评论区满是喝彩:“终于有人站出来整这帮主理人了。” 凡是嘲讽 “主理人” 的视频、文章点赞量都很高,足以看出大众对主理人的反感。
至少我身边朋友没人再敢用 “主理人” 称呼自己了,大家都觉得这头衔丢人。如果你今天在社交媒体自称 XX 主理人,肯定要挨整,大家看不惯你装,评论区少不了嘲讽和批判。
总之,“主理人” 这词如今算是彻底被关进 “网络牛棚” 了。
我挺费解主理人怎么就突兀地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朋友说因为这帮主理人实在太傲慢了、太能装了、太自以为是了!小老板就是小老板,个体户就是个体户,服务员就是服务员,非让你称呼他为 “主理人”。
我反驳道:那你为什么要起个网名呢?真矫情。还要大家用网名来称呼你,这也太傲慢了!你直接叫自己真名不好吗?
假如我今天在网上认识个朋友,对方告诉我他网名,我非得喊他张铁蛋,他不乐意。
这到底是他傲慢还是我不礼貌呢?
朋友愣了,又列举这帮主理人的 “恶行”:他们东西卖死贵,开门儿做生意服务态度差还整那么多规矩,简直是对消费者的服从性测试!
听完我反而更费解了,这帮主理人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吧!
他们一没从功德箱拿钱,二没卖老人三无保健品,三没走关系成为单位食堂供应商让人没得选。
人家没偷、没抢、没逼、没骗,知道你贸然进来消费也许有不好的体验,还委婉地用预约制劝退客人,怎么就得罪大家了?
朋友继续说:“要是没几个主理人,大家不会讨厌这个词儿,但现在主理人早就烂大街了。
酒吧主理人、咖啡主理人、民宿主理人、婚庆主理人,厂牌主理人……
连楼下卖煎饼果子的,都要叫古法玉子饼主理人,网约车司机要叫城市漫游主理人,扫垃圾的要叫城市环保主理人,呵呵。”
我说你终于说到点儿上了:
你看,你不反感陈冠希自称主理人,但你会反感卖煎饼果子的自称主理人。
你不讨厌主理人这个称呼,你不讨厌明星、艺术家和富豪们自称主理人,你反感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称主理人。
真正冒犯你的是另一个普通人的僭越。
因为在你眼中,普通人就该本本分分、不搞特别,你在过去的人生都坚守这样的信条。
明星富豪离你很远,你会解释说他们特别是因为他们特别。这世上最叫集体无法忍受的向来不是 “精英高高在上的傲慢”,而是 “同类小小的矫情”。
个体工商户、雇不起员工的小老板、咖啡店的服务员、开小餐馆儿的厨子…. 那些和自己相同的普通人居然敢自称主理人,还整出那么多规矩和花样!
你不想承认普通人可以变得特别,你若是承认了这一点,就相当于承认自己生活的不精彩都是自己的责任。
要说主理人犯了什么错,那就是他们错在与众不同,这种行为是一面刺眼的镜子,照出来你的清醒和明智其实是一种懦弱。
朋友语塞,过了一会儿,掏出手机,给我看一段网上的评论:
“为什么大家讨厌主理人?因为他们隐去了自己的服务性质,强调这个职位的管理性质,顾客进了他们的店,不是被服务的,而是被管理的,甚至是被修理的。”
这段话给我看笑了,我也没见老年旅行团儿的导游招谁厌了。
我倒觉得主理人不过是想有尊严地服务顾客。这恰恰是我喜欢主理人文化的一点,它代表了一种小民尊严,一种职业平等。
厨子不想闷头颠勺,希望有点儿掌声怎么了?服务员不想点头哈腰递水,希望有点儿尊重怎么了?
社会偏见是固定存在的,这个世界上没几个小学生会在 “我的梦想” 那一栏写 “想成为餐馆服务员”,但会有很多人想成为 “Bistro 的主理人”。
人不会向往跟一个饮料店的服务员成为朋友,但人会向往跟一个日咖夜酒的主理人成为朋友。
这个新词让服务业更有尊严,让职业更平等,我觉得它是个好词儿。这就是语言的意义,凝聚新的共识。
就算孔乙己脱下长衫,成了店小二(主理人),依然能受到尊重,这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社会。
朋友还是不死心:“那你觉得主理人对社会有贡献吗?他们难道不是一帮形式大于内容的人?”
真的要回答吗?我担心你会破防,因为我觉得主理人对社会的贡献比你大很多。
宏观经济的大问题是产能过剩,我们不愁如何生产好商品,我们愁的是如何把商品卖出去、如何把商品以更高的溢价卖出去。
把商品卖出去,钱才能流通。
把商品有溢价卖出去,社会才能不内卷。
不仅如此,主理人的存在让空置的小商铺能被租出去,活跃了实体经济。
我认识许多装货主理人,他们太爱装了,以至于花钱大手大脚,全是月光族,他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流通进社会。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这个社会在今天需要更多装货,主理人还是有点儿少了,应该再多一些。
你要谈社会贡献,那我们更该鼓励主理人,每一个主理人都代表了一个小而美的民营经济,他们是经济流通和反内卷的功臣。
朋友最后大吼一句:“无论你怎么讲,我就是不喜欢主理人,看他们这帮装货不顺眼。”
没关系,本来写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改变你的想法,我也不认为自己能改变你的想法。
每个村庄的村口都有爱嚼舌根的老太婆跟老大爷,他们一生未曾敢冒险离开过村子,他们必须使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嚼舌根,在舆论上给那些特别的人挑刺:“老张家的媳妇不务正业”、“老李家的儿子总是折腾”、“诶,傻妮儿你回来了?你这裤子都漏风,不三不四的。什么破洞裤,别整新词儿,你那就是乞丐穿的,”。
那些被他们视为装货的人,最后都离开了村子,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我只是想让主理人们继续保持对自己的喜欢,成为一个特别的人需要勇气,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他们勇气,没人为他们说话,我要为他们说话。
更何况你只是我为了写文章编出来的朋友,现在消失吧。
作者:欧陆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许倬云的最后20年:我要唤醒许多...08-09
- 视频生成模型大盘点:谁能定义下...08-09
- 被关进网络牛棚里的主理人,到底...08-09
- 1000 万美金的 “失误”:辉瑞与...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