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 残酷真相:当劳动与 GDP 解绑,人类价值该如何定价?

日期:2025-09-23 22:14:28 / 人气:36


“一半人明天不上班,GDP 不会掉一点”—— 这句看似夸张的断言,正在被 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经济逻辑逐步验证。Restrepo 团队在 NBER 最新论文中抛出的核心观点,彻底颠覆了传统经济学认知:随着算力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人类劳动将与 GDP 彻底脱钩,工资不再由技能稀缺性决定,而是被 “复现该劳动所需的算力成本” 锁死。哪怕经济规模翻十倍,普通人的收入可能依旧原地踏步,甚至趋近于零。这场静默的 “劳动价值革命”,正在重写人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终极问题:当劳动不再是价值的核心载体,人类的存在意义该如何定义?

一、工资定价逻辑崩塌:从 “技能稀缺” 到 “算力成本” 的降维打击

在传统经济体系中,“努力提升技能→增强稀缺性→获得更高工资” 是劳动者的核心成长路径。但 AGI 的到来,让这条路径彻底失效,工资定价逻辑被按下 “重置键”。

1. 核心公式改写:你的价值 = 几块 GPU 的成本

Restrepo 在论文中提出的 “工资 - 算力公式”,堪称对人类劳动价值的 “降维打击”:工资≈复现该劳动所需的算力成本。无论是外科医生的精准手术、程序员的复杂代码,还是艺术家的创意设计,在 AGI 时代,其价值不再取决于 “人类独有的能力”,而是 “用多少算力能模拟这种能力”。例如,一位心脏外科医生的年薪,可能不再与手术成功率、经验年限挂钩,而是由 “训练出能替代其手术的 AI 模型所需的 GPU 数量、电力消耗、数据成本” 决定。如果一套中端算力集群就能复现其技能,那么他的工资上限,可能只比这套集群的年维护成本高一点。
这种定价逻辑的转变,正在现实中萌芽。2025 年英伟达 CEO 黄仁勋公开表示,未来推理型 AI 模型的算力需求将是当前的 100 倍,AI 经济的核心是 “算力规模” 而非 “劳动力数量”。这意味着,在科技公司的成本核算中,人类劳动者已经被视作 “可被算力替代的变量”—— 雇佣一个程序员的年薪,可能远高于租赁同等算力完成代码工作的成本,那么企业自然会选择后者。Epoch AI 用 Cobb-Douglas 模型推演的结果更残酷:当劳动供给持续增加而算力成为核心瓶颈时,劳动的边际产出(工资)会快速下降并趋近于零,“努力赚钱” 将成为 AGI 时代的 “伪命题”。

2. 岗位分化:瓶颈工作消失,附属工作成 “安慰奖”

论文将经济活动分为 “瓶颈工作” 与 “附属工作”,这一分类精准预言了未来岗位的命运。“瓶颈工作” 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任务,如芯片研发、药物创新、金融建模等,这些工作将被 AGI 全面接管,因为算力在效率、精度、成本上都远超人类。而 “附属工作” 是不影响经济增长的边缘任务,如照护、陪伴、基础服务、小众艺术等,AGI 之所以不接管,并非 “不能”,而是 “不值得”—— 用昂贵算力去完成这些低价值任务,不符合资本的效率逻辑。
这意味着,未来人类能从事的工作,本质上是 “算力嫌弃的边角料”。大阪大学 2023 年的研究显示,陪伴机器人能满足老人的基础情感需求,但老人们仍渴望 “人类的温度”;2024 年美国老年人调研也发现,人们欢迎 AI 辅助生活,却质疑其 “情感真实性”。这些案例看似证明了人类在 “附属工作” 中的不可替代性,实则暴露了残酷现实:这类工作的价值仅存在于 “社会意义层面”,与经济增长无关,其工资上限依旧被算力成本锁死 —— 既然用低成本机器人就能完成 80% 的陪伴任务,人类照护者的工资,自然不可能随 GDP 增长而上涨。

二、财富分配大逆转:算力成为新 “地主”,人类沦为边缘者

工业革命时期,土地和机器是财富分配的核心;AGI 时代,算力接过了这一角色,成为新的 “生产资料垄断者”,财富分配格局随之发生颠覆性逆转。

1. GDP 蛋糕的重新切割:劳动占比趋近于零

Restrepo 的模型推演显示,随着 AGI 自动化所有瓶颈任务,劳动在 GDP 中的占比会逐渐收敛到零,几乎所有新增财富都流向算力资本。这与传统经济中 “劳动与资本共享增长红利” 的逻辑完全相反 —— 过去,GDP 增长意味着企业利润增加、员工工资上涨;未来,GDP 增长只意味着算力所有者的财富膨胀,与普通劳动者无关。
现实中的趋势已十分明显。2025 年,微软计划投入 800 亿美元建设 AI 数据中心,创公司历史最高资本支出;上半年科技巨头在 AI 上的投入高达 1550 亿美元,微软单季度就花掉 300 亿美元扩建数据中心。这些投入不是为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而是为了垄断算力资源。就像工业革命时期的地主通过控制土地获得地租,AGI 时代的算力所有者(科技巨头、数据中心运营商)将通过控制算力获得 “算力租”,而人类劳动者,只能在财富分配的边缘挣扎。

2. 转型期的阵痛:工资暴涨是 “回光返照”

更残酷的是,AGI 替代过程并非 “渐进式”,而是 “过山车式”。Restrepo 指出,如果技术突破是瓶颈,某些岗位会因 “暂时未被替代” 迎来工资暴涨 —— 例如,当前 AI 训练师、数据标注师的薪资水涨船高,看似是 “稀缺性红利”,实则是 “替代前的最后狂欢”。一旦 AGI 突破相关技术瓶颈,这些岗位的工资会瞬间崩塌,因为算力复现其技能的成本,远低于雇佣人类的成本。
这种 “虚假繁荣” 正在误导大量劳动者。许多人涌入 AI 相关岗位,认为这是 “抗替代的铁饭碗”,却忽视了 “算力成本持续下降” 的底层逻辑 —— 今天需要 100 个数据标注师完成的工作,明天可能只需要一套算力集群,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人类在转型期的工资上涨,不过是 “算力尚未覆盖前的短暂溢价”,而非 “长期价值的体现”。

三、人类价值的新归宿:在 “算力不愿去的角落” 寻找意义

AGI 没有让人类彻底 “失业”,却让人类 “边缘化”—— 我们被挤出经济增长的核心,只能在 “算力不愿覆盖的角落” 寻找存在意义。但这种 “意义”,正面临着 “无财富支撑” 的困境。

1. 附属工作的困境:有社会价值,无经济价值

“附属工作” 为人类保留了 “被需要” 的空间,却无法提供 “财富增长” 的可能。例如,心理治疗师能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但其工资不会随 GDP 增长而上涨,因为 AGI 能以更低成本提供基础心理疏导;社区志愿者能维系邻里关系,但其劳动无法转化为经济价值,因为算力认为 “不值得为这类任务消耗资源”。
这类工作的本质是 “社会意义的补充”,而非 “经济价值的创造”。IMF 经济学家 Anton Korinek 的推演显示,如果任务复杂度有上限,人类可能保留部分 “永远不被替代的工作”,但这些工作的共同特点是 “不影响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未来人类可能陷入 “有工作、无增长” 的怪圈 —— 我们每天忙碌,却无法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只能靠 “社会意义” 自我慰藉。

2. 最大危机:不是贫穷,而是 “无关紧要”

Restrepo 在论文结尾点出了 AGI 时代的核心危机:人类面临的不是贫穷,而是 “无关紧要”。当算力能驱动经济无限增长,当人类劳动不再是增长的必要条件,我们在经济体系中的角色,从 “参与者” 变成了 “旁观者”。就像工业革命时期的马,虽然没有被屠杀,却因不再是主要劳动力而逐渐边缘化。
这种 “无关紧要感” 正在悄然蔓延。大阪大学的研究中,老人们在机器人撤走后感到失落,并非因为 “失去了帮助”,而是因为 “失去了被需要的感觉”;当 AI 能写出比人类更优秀的文章、画出更惊艳的画作、做出更精准的诊断时,人类的 “独特性” 正在被瓦解。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如果 AGI 能做得更好、更便宜,人类的 “不可替代性” 究竟在哪里?

四、破局之路:算力红利的 “全民共享”,而非 “资本垄断”

面对 AGI 的冲击,人类并非无计可施。Restrepo 提出的核心解决方案是:建立算力红利的全民分配机制,让算力从 “私人资本” 变成 “公共资源”,就像挪威的石油基金那样,将稀缺资源的收益转化为全民福利。

1. 算力国有化:从 “资本垄断” 到 “公共所有”

当前算力资源正被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垄断,这种 “私人垄断” 必然导致财富分配的进一步失衡。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将算力视为 “类似土地、石油的自然资源”,通过国家层面的调控,实现 “部分国有化” 或 “收益共享”。例如,建立国家算力中心,向公众开放低成本算力服务;对科技巨头的算力收益征收 “资源税”,用于全民分红。
挪威的石油基金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范本。通过将石油收益纳入公共基金,挪威实现了 “资源红利全民共享”,让每个公民都能分享国家的自然资源收益。AGI 时代,算力就是 “数字时代的石油”,只有建立类似的公共分配机制,才能避免 “少数人狂欢、多数人边缘” 的悲剧。

2. 重新定义价值:从 “经济价值” 到 “多元价值”

除了制度层面的改革,我们还需要重新定义 “价值” 的内涵。未来的社会评价体系,不应只以 “收入”“财富” 为核心,而应纳入 “社会贡献”“情感价值”“文化传承” 等多元维度。例如,对从事照护、教育、艺术等 “附属工作” 的人,给予社会荣誉、公共福利等补偿,让他们的 “社会意义” 转化为实际权益。
这种 “多元价值体系” 并非空想。在冰岛,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与工程师相当;在芬兰,艺术家能获得政府提供的 “基本收入”,无需担心生计。AGI 时代,我们需要建立类似的体系,让人类的价值不再由 “算力成本” 决定,而是由 “对社会的独特贡献” 决定。

结语:AGI 不是终点,而是人类价值重构的起点

“一半人明天不上班,GDP 不会掉一点” 的残酷真相,不是为了让我们陷入焦虑,而是为了提醒我们:AGI 正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 “后劳动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价值”“财富”“意义” 的定义。
未来的经济会继续狂飙,但人类不应被留在原地。通过建立算力红利的全民分配机制,通过重构多元价值评价体系,我们完全有能力在 AGI 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 不是作为 “被算力替代的劳动者”,而是作为 “社会意义的创造者”。
AGI 不是人类的终点,而是人类价值重构的起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勇气打破 “劳动 = 价值” 的传统思维,是否有智慧建立更公平、更包容的社会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算力驱动的经济时代,依然活得有尊严、有意义。

作者:欧陆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欧陆娱乐 版权所有